第二十六章 贤妻良母(1 / 2)
张美婷和陈林树结婚后,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陈龙,1985年出生了。
陈龙刚出生时,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红,满脸的胶原蛋白,眉清目秀,十分可爱。
1988年,女儿,陈琼出生了,她天生丽质,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
1990年,小儿子陈玮出生了,他长相俊美,眉清目秀。
三个孩子都是刚刚会走路,就送到娘家里去了。
刚结婚以后,爸爸带着陈林树做过一段时间钢材生意,经常出门在外,她的公婆是那种好吃懒做,不会料理家务活的人,根本不指望她看孩子。
娘家爸爸妈妈心疼她,不怕麻烦,就把几个孩子都留在了身边,她一段时间种地,一段时间在荷叶镇卖鞋子。
荷叶镇钢丝绳厂重新规划后,租的房子拆迁了,她又回家种地了。当然她是那种不甘心,喜欢折腾的人。
上个月眼看陈龙到了6周岁,要上小学了,他的户口在麦子村,他们只好把陈龙接回家,在麦子村报名上了小学。
麦子村,9月份的一个星期天早晨,天蒙蒙亮,陈林树和孩子还在床上躺着睡觉,张美婷早早地起了床,她打算今天到菜地里种萝卜白菜。
她先把昨天晚上换下来的衣服洗干净晾好。
然后在厨房里,拿出昨天在自家菜园子里摘的菜:南瓜,茄子,辣椒,用竹篮子装着到天井里面,压了一盆井水,把蔬菜洗干净,把盆里的水倒掉,把菜篮子搁在空盆里。
把一只红色的塑料桶放在井口下面,握着一根圆铁井把子,一上一下地压水,每压一下井把子,井把子和井架子之间的连接部分,就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井水从井口里面哗啦啦地流进塑料桶里面,水满了,她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端着菜篮子走进厨房,她把塑料桶放在地上,把菜篮子放在一张小桌子上。
把刀和砧板放在桌子上,拿出一个小南瓜,她把南瓜从中间切开,切成两半,一半早晨吃,一半晚上吃。
她放下刀,用手把南瓜里面的南瓜瓤和南瓜籽抓出来,扔到簸箕里,用刀一块一块地削掉南瓜皮,南瓜皮很硬,她一边削南瓜皮,一边转动南瓜的位置,调整南瓜的方向,便于自己操作。
然后把南瓜切成片,装在一个瓷盘子里面。
把茄子的柄用手掰掉扔进簸箕里,用刀削成块状,再拿出三个辣椒,把辣椒的柄往里面里面使劲地压,连柄带籽拉出来,扔进簸箕里,把辣椒切成长条。
从堂屋里面的鸡窝里拿出一个鸡蛋,走到厨房,拿出一个小碗,把鸡蛋敲破,把鸡蛋倒进小碗里,加上少许盐,再倒入少许棉籽油,适量的水,用一双竹筷子在鸡蛋碗里来回搅拌。
这是准备给陈龙做蒸鸡蛋羹吃的。
把柴火灶台上的铁锅,用清水涮干净,盖上木头锅盖。
找来一把铁锹,把灶堂里面的草灰一锹一锹地挖出来放入竹篾框子里,准备给菜地施肥用。
然后在柴火堂里面,抓一把稻草放进灶门口,拿起火柴盒,抽出一根火柴棒,在黑硝上划了两下,火柴棒立刻点亮了,把火柴棒放到稻草下面稻草立刻燃烧起来了。
她把稻草放入灶堂,再从柴火堂里面找出稻草和棉梗树枝挽上稻草,放入灶堂里面,熊熊烈火燃烧起来。
水开了,她把一个花茶瓶拿过来放在灶台上面,用葫芦瓢把茶瓶舀满。
张美婷用抹布把铁锅里没有舀干净的水擦干,把塑料瓶里的棉籽油倒进锅里,塑料瓶里面油已经不多了,她控制倒进锅里的棉籽油。
铁锅里发出滋啦啦的响声,她放下手里的塑料瓶把南瓜倒进锅里翻炒,再给灶膛里添柴,因为续柴的速度太慢,灶膛里面的火,很快就熄灭了,放进灶膛的柴火还没有燃烧,屋子里顿时烟雾缭绕,呛得她直咳嗽。
她把门打得更大,把窗户推开,重新拿了一把稻草,用火柴点燃,放进灶膛里这个时候灶膛里面的柴草重新燃烧起来。
盖上锅盖,用柴火把南瓜煮熟。
用一个洋瓷碗把锅里的南瓜盛起来,用葫芦瓢从塑料桶里舀了一瓢水,放进锅里把锅洗干净,用抹布擦干。
在灶膛里添上柴火,把火烧旺,在锅里倒进棉籽油,锅里一会儿起了一股青烟,她就把辣椒和茄子放进锅里,反复翻炒。
一股辣椒味扑鼻而来,呛得她直咳嗽。它放进适量的盐,水,盖上锅盖,再去给灶膛里添柴火。
估计辣椒茄子要熟了,她拿起一双竹筷子,夹了一块茄子,放进嘴里尝一尝咸淡,菜的味道咸淡适宜,然后放了一点味精,就用盘子把它盛起来。
用葫芦瓢在塑料桶里舀了一瓢水,倒进铁锅里,把锅洗干净,用抹布擦干。
再重新用葫芦瓢在塑料桶里舀了几瓢水,倒进铁锅里,盖上锅盖,把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
从桌子上拿了一个花瓷脸盆,在米缸里舀了三小碗米。把米淘干净,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嘁嘁嘁的声音,揭开锅盖,把米放进锅里。
准备煮粥录饭,把一个用竹篾编织的框子,放在干净的瓷脸盆上,在锅里翻搅了几次以后,用葫芦瓢,把一部分煮的半生不熟的米,舀进竹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