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硝石矿(2 / 3)

加入书签

出格的事情的,她不想看到这一幕,哪怕她不喜欢李嗣源,但是,也不希望李嗣源在东海城出事儿。

当然了,更多的还是她担心许一凡,以往出生长安,对于那些皇室宗亲,她无比的了解,李嗣源虽然被人说的很不堪,可是,也没有那么的不堪,如果李嗣源和许一凡真的对上的话,以现在许一凡的实力,还是斗不过李嗣源的,她不想这样。

听到许一凡这么说,徐诗芷下意识的松了口气。

“那就好。”

说完这句话,她又问道:“你的那首诗,写的正好,大气磅礴,荀老听完之后,赞叹不已,当天晚上可是喝了不少酒呢。”

“呵呵!”

许一凡笑了笑,摇摇头,说道:“随便瞎写的,估计在荀老看来,是小儿涂鸦,贻笑大方了。”

徐诗芷却不这么认为,她看着许一凡,无比坚定的摇摇头,说道:“虽然我没有看过北方的冬天,但是,嘉州城我是去过的,也能想象出此时此刻的北方的冬天,肯定和你写的一样美。”

“美?或许吧!”

许一凡一愣,随即苦笑着摇摇头。

对于一个在枪林弹雨当中活下来的人来说,他看到的北方,肯定不是什么美好的画卷,也不觉得多么的诗情画意,每年嘉州城不知道有多少将士,死在了那片土地上,他们用自己的身体铸成一座长城,守卫着整个大炎王朝,一年又一年,近千年过去了,嘉州城下不知道埋葬了多少尸骨,有大炎人的,也有北蛮人的。

每当秋天来临的时候,正是北蛮叩关的时候,也是他们大肆掠夺的时候,一场叩关,往往都意味着一场小型的战役,而战役的爆发,往往都伴随着鲜血的泼洒,还有生命的逝去。

或许,在大炎王朝建国初期,有无数人能够清楚的知道北方的艰苦,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真正知道并且了解北方的,估计只有那些边关将士了,至于其他人恐怕很难体会到,最多就是北蛮叩关的时候,扯着嗓子骂几句,喊上两句该死的北蛮子而已,更多的时候,还是漠不关心的。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在儒家的影响下,读书人所要做的事情,无非就是中举做官,治理天下而已。

嘉洲苦,凉州苦,巫州也苦,可是到底是怎么个苦法,又有几个人知道呢,又有几个人在乎呢。

在西征兵败的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很多人都十分的愤慨,他们愤慨的不是西域人的强大,而是愤慨镇西军的不堪一击,觉得朝廷这些年,花了那么多钱,养着这群人,就是养了一群猪。

在朝会的时候,有无数人的官员,站出来大肆指责、抨击已经阵亡的镇西军,对于镇西大将军的谥号更是一个比一个难听。

这些人只看到了镇西军这次的兵败,却没有看到之前,镇西军一次又一次打退了西域的进攻,或许,他们看到了,不过在他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人视而不见,有人睁眼瞎,有人装聋作哑,而这就是现在的大炎王朝的朝堂。

像徐诗芷这样出生在富贵之家,从小就生活优越的人来说,她们看到的是长安的繁华和富有,放眼看去,是一片太平,她们的生活很枯燥,也也无趣,吃喝拉撒都不用愁,唯一在意的事情,无非是穿着打扮,还有诗词歌赋这些事情了,至于战争,对于她们来说,太过于遥远了。

当徐诗芷说许一凡那首诗作的很好,说北方一定很美的时候,许一凡除了苦笑,也只能苦笑了,他倒不会因此指责徐诗芷什么,毕竟,每个人的出生环境不是她们自己能够决定的,所处的环境不同,所站在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东西不同,自然感受也不同了。

在进入冬季,东海城开始下雪的时候,许一凡就在担心一件事,这件事看似跟许一凡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他还是忍不住会去想,而这件事就是北蛮今年是否会叩关。

结果也不出所料,在今年秋收的时候,北蛮再次选择了叩关了,只是,因为之前东海城这边发生的事情,大炎王朝对北蛮无比的警惕,这一次北蛮的叩关行动被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虽然也掠夺了几个城镇,但是,情况并不严重,而北蛮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前前后后丢下了数千名士卒的尸体,最终选择了退兵。

这件事是许一凡听殷武无意间提起的,这让许一凡放心不少,但是,在这几天,随着这场大雪的降临,许一凡又开始担忧了。

东海城虽然位于东方,但是,在地图上,他所处的位置是靠近北方的,虽然每年也会下雪,但是,都是一些小雪花而已,类似于今年这种鹅毛大雪,其实是很少见的。

东海城这边都下起了鹅毛大雪,那嘉洲那边呢?北蛮那边呢?

幸好,现在大雪已经停了,许一凡只盼望着这个冬天早点过去,这倒不是许一凡是一个忠心爱国的人,而是因为,如果大雪持续不断的话,北蛮的冬天肯定不好过,会饿死很多人和牲畜,人一旦活不下去的时候,往往都会铤而走险的,如果这个时候,北蛮举兵南下的话,对大炎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而对于急需时间发展的许一凡来说,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当然,这些事情许一凡也只能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