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飞天,动力滑翔翼(1 / 2)

加入书签

光荣的成了一名*员,阎红星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浑身充满了干劲。

风风火火的找到哼哈二将,让他们去召集维修工人,然后带着一群老师傅视察车间生产线,指点出各种不足,提出整改的方法。

比如,棒线精轧使用的活套辊过钢时磨损比较严重,固定螺栓从活套两侧分别固定,拆装时人员劳动强度大、用时长,阎红星提出用插销代替螺栓,安装改为抽拉式的方法,并要求维修人员对磨损的辊子进行补焊。

后面跟着的老师傅听得频频点头,改的好哇,这项改进在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更换时间的同时,还节约了成本,可谓一举三得。

怪不得小阎主任这么小就当上副主任了呢,人家是有真才实学啊!

厂子停工了,不少人都闲了下来,阎红星又让张弛组织妇女,把车间里里外外粉刷一遍,让孙兵组织一帮工人,栽树种草,搞搞绿化,这样,轧钢厂才会变得朝气蓬勃。

轧钢厂实在太大了,七八个车间转一圈就到了中午,阎红星笑着让大家去吃饭。

他不知道的是,他上午的一番言论,早已在上面掀起了滔天巨浪。

三位专家回到工科院后,马上把微处理器的巨大用处报了上去。

层层上报之后。

军科院紧急召开会议。

“大家都说说对微处理器的看法吧!”

负责主持会议的是叶帅,一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老人。

在座的将星云集,有原子能专家,物理专家,空气动力专家,材料专家等,两弹一星的功勋,如钱老,郑老,顾老等。

“我认为必须搞,从国外传回的信息看,微处理器十分强大,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我们的计算机可是还停留在电子管,不少科学家甚至还在用手摇计算机。”

一个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开口了。

“是呀,我们的洲际导弹目前射程还很短,不过以后会研发出一万公里甚至是两万公里的,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么远的射程,怎么控制,怎么精确定位?如果在导弹上装上芯片,用卫星来定位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一个导弹专家提出设想。

“计算机数控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拿数控机床来说吧,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就拿航空航天来说吧,数控机床生产的零件精度完全能满足制造火箭和导弹的要求,关键是快,十多秒完工,人工拍马也不及。”

孙教授是机械专家,也有幸参加这个会议。

“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研究出别人拦截不了的导弹,还要拥有自己的精确反导系统。”

又一个老专家激动的说道。

接着专家们各抒己见,目标一致认为,微处理器必须搞,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搞。

怎么搞?

没有东西借鉴可搞不了。

对于微处理器这个东西,在座的专家都没见过呀!

于是就有专家提出了,购买一批小型计算机回来,拆了研究研究。

目前国际局势风云突变,毛熊国为了成为世界霸主,发动了好几次战争,不断扩大版图,米国顿时感受到了压力,他们的总统出访我国,就是邀请我国加入北约,所以现在向他们购买一批计算机,还是可以谈的。

“好,我马上向总*理汇报这件事。”

看专家们意见统一,叶帅一锤定音。

听到总*理俩字,人们肃然起敬,不由想起了那个为国鞠躬尽瘁的周姓老人。

散会后,不少专家围着孙教授问东问西,“孙教授,你这次可是为国家立了天大功劳了。”

“是呀,孙教授,你让我们这些武器专家汗颜啊!”

孙教授顿时不好意思了,只好实话实说,“其实,这个想法并不是我提出的,而是……而是。”

她实在没法说是一个小娃娃提出的,怕把他们吓到。

“是谁呀?快说说,哪一位老专家这么牛掰?”

不少人好奇的催促。

“是一个小将,叫阎红星,六岁大吧。”

被这么多人问,孙教授也只能老实交代了。

什么?

才六岁!

老专家们的下巴差点惊掉了。

“阎红星?”

顾老猛然想起来,唐司令送来的手枪不就是叫阎红星的小家伙发明的嘛,天佑我种花啊,不行,抽出时间我一定要去见见那个小天才。

此时的小天才,正在被唐雅抓劳工呢。

“快点,快点。”

钳工车间中,唐雅催促着阎红星,她已经迫不及待的想飞天了。

阎红星把手里的零件一件件组装起来,很快,一台小发动机就组装好了。

把发动机装在滑翔翼上,加满油,打火,发动机嗡嗡的响起来。

“成了!”

阎红星高兴的说。

接着装上螺旋桨,把动力滑翔翼推了出去。

不少工人跑出去观看,这东西真的能飞?

“上来吧!”

阎红星坐了上去,招呼唐雅。

唐雅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凶险,兴致勃勃的坐了上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