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再次回村(2 / 2)

加入书签

车开的很慢,晃晃悠悠的开了半天才回到村子里。

车停在了村委大队的广场边。

陈松和陈墨两兄弟扶着老支书和翠芳婶子家的老太太下车,先送了老太太去家里,然后才回到村委里,开始卸车里的东西。

村委留守的是陈松的长辈,算是和陈爱国一个辈分,但血脉已经出了五服,但陈松也叫一声叔。

几人回来的时候,他就上来帮了把手,兴致勃勃的看着车里卸下来的东西。

不停的追问这些是否是种植场所需要的东西,被追问的陈松只能不停解释,还好老支书霸气,直接把人骂走了,对方只好乖乖在村委大队里安静的值班。

技术员跟着陈松去看了村里的地,在考察了水土,土壤成分,以及后山温度湿度等等因素后,技术员建议陈松他们把种植厂放在后山山脚某一处。

这一地点正好里规划的沿山县级道路并不远,如果有人开车在这条路上经过,可以清楚的看到石斛种植场的位置。

定下了种植场的位置,老支书就催促着赶快开工。

但大家都有心无力,村里大部分的青壮劳动力,都在旁边县级公路的工地上,哪还有熟练的工程队来给他们盖种植场的厂房和大棚呢?

老支书也只能无奈叹气。

不过幸好的是,建造县级公路的时间虽然很久,但是第一期的工程却已经快到尾声了,毕竟大家征地配合,请的工人也算是刚过工程的熟练工人,又有县里技术人员的协助,第一期已经建到了后山附近。

陈松和周玉张力两人都聊过了,按照这个速度,第一期工程将会在一周左右结束。

至于第二期的工程时间,还不知道,具体还要看县里能否及时批一部分水泥给第二期道路工程的建设。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水泥勉强也算是战略物资,几包十几包的还是能搞到,但是大批量的使用,就需要有条子调配。

全国水泥都是急需品,县里也不能保持永远有存活,都是按计划分配,所以第二期的工程什么时候能开,还真不一定。

不过陈松倒不担心,本省本身就是水泥生产大省,省内有好几家产量挺大的水泥厂,哪怕省内公路提升如火如荼,但凭借着周叔的关系,这第二期总不会拖太久!

现在第一期和第二期之间的空隙时间,刚好可以用来修建石斛种植场和大鹏。

还是由陈爱国带队,陈松请了周玉和张力帮忙,两人也很爽快的答应了。

陈松送了两人不少的野生石斛,算是对男人比较友好的药材,让两人都比较满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