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出名要趁早(1 / 2)

加入书签

回到微电子所,已经是下午五点,薄膜硬盘课题组正在按部就班的工作。

曲军刚刚加入熊绍松实验室的时候,做过一个入门级的钛酸锶钡薄膜,对洁净度没有太高要求,薄膜硬盘却是纳米级的高级膜,必须在净化间里操作。

熊绍松实验室也有一个硕大的净化间, 以前由传感器组和半导体组共用,曲军另立山头后,在净化间里割据了一个墙角,摆下工作台、溅射仪和其他仪器,课题组大部分工作都在净化间完成。

见到曲军来了,穿着大白净化服的实验狗纷纷和他打招呼, 虽然戴着无尘帽和口罩,但从眉眼体态和说话声音可以分清他们都是谁。

踏肩弓背坐在溅射仪前面的, 是最能熬夜的林保杰,按照他的生物钟,现在相当于中午最困的那一会儿,整个人看上去懒洋洋的。

等到吃过晚饭后,林保杰就会越来越精神,凌晨十二点以后更是精神抖擞,人送外号“夜里欢”。

这样晨昏颠倒的作息规律,当然会影响白天的工作效率,不过没办法,曲军既然用林保杰代替自己熬夜,就要忍受他白天的昏昏欲睡。

端着载具跑来跑去给林保杰打下手的,是新晋底层实验狗向进轩。

向进轩刚进实验室没几天,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萌新,只能做一些端载具递镊子的低端工作,用几倍的忙碌奔波让高级狗的工作稍微轻松一点。

“进轩怎么样?今天没有挨骂吧。”

曲军也是从新人过来的,知道这个阶段压力最大, 向进轩既没有外挂也没有数学家的光环,做错事经常挨骂。

“唉,当然挨骂了,我今天在净化间里用铅笔,被郎老师狠狠骂了一顿。”

向进轩很尴尬的样子。

“该骂!让我看见我也骂。”曲军笑了。

铅笔写字会产生灰尘颗粒,所以净化间里只能用圆珠笔,严禁使用铅笔。

向进轩进实验室第一天,曲军就给他说过这个事情,但和其他注意事项夹杂在一起,印象不够深刻,今天被狠狠骂了一顿,才算彻底记住。

“让我来吧。”

曲军从向进轩手里接过载具,这是一个类似芯片花篮的镀膜基体支架,放在铁氟龙托盘里,上面盖着透明防尘罩。

所谓载具,就是盛装微电子元件的工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防静电和放尘,根据元器件的不用,载具也有不同的种类,眼花缭乱,数量繁多,普通人听说最多的就是晶舟(boat)。

(PS:做晶舟的上市公司被看成高科技概念, 其实就是装芯片的盒子。)

曲军把装着镀膜基体的载具送到林保杰面前。

“做表征呢?今天做了几组?”

“做了两组, 没有发现。”

林保杰打开防尘罩,小心翼翼的用镊子把镀膜基体夹出来,送进X光衍射仪。

再是昏昏欲睡,这个时候也得瞪大眼睛,镊子尖在镀膜基体上轻轻划一下,就可以直接扔进废料桶了。

X光衍射仪是一种观测设备,曲军这一台是从别的实验室调来的,七十年代的东德老爷机,在防辐射这一块稍有欠缺,微电子所虽然进行了技术改造,操作的时候还要穿防护服,林保杰等曲军和向进轩退到铅板后面,才按下开关。

两分钟后,他拿着记录纸走到铅板外面,对着曲军摇了摇头。

曲军接过记录纸看了一下,数据果然很不理想,又一种镀膜材料的排列组合宣告失败。

没关系,还可以改变镀膜厚度,改变镀膜层数……随便三五种镀膜靶材组合在一起,就够林保杰忙活一个礼拜的。

靶材种类和镀膜工艺都是曲军制定的,按照林保杰的速度,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巨磁阻效应。

这个速度正合适。

发现巨磁阻效应,本身就值一个诺贝尔物理奖,中间却隔了十几年的时间。

在另一个时空,直到巨磁阻效应开花结果,《自旋电子学》和G级T级硬盘日渐成熟,瑞典人才意识到这项发现的巨大意义,在2007年为其颁发了诺贝尔物理奖。

出名要趁早,如果几年后就能获得诺奖,曲军能做更多的事情。

想要加快这个进程,就要把重要的后续工作一起做了,给巨磁阻效应多浇水,多施肥,让它提前开花结果。

这是一项大工程,曲军现在的知识结构有点力不从心。

要补的短板很多,量子力学首当其冲。

微电子工艺只能发现巨磁阻效应,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属于自旋电子学的范畴。

自旋电子学的前置学科,就是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

林保杰进度缓慢,曲军可以趁这段时间补上量子力学的短板,不能过度依赖钟芮清。

另外还可以等一等加藤英树,一百万美元的设备还没有到位……

林保杰却不知道,曲军肚子里还有这些弯弯绕绕。

“现在的项目进度太慢,我建议,让韩睿上溅射仪吧。”

可能事先商量过,林保杰一开口,戴着手套坐在清洗池前面的韩睿就转过头,眼巴巴的向这边看了过来。

“韩睿天天跟着我做镀膜,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