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暴富难看(1 / 2)
工物系在清华园是一个神秘又低调的存在,早年保密规定要求严格的时候,很多外系同学直到毕业也不知道工物系到底是干嘛的,和隔壁学校的物理系又有什么区别。
工物系同时又是清华园的王牌专业,为两弹一星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过几年部队恢复军衔制,清华园工物系走出了整整二十位将军。
紧临校园东侧门有一栋不起眼的三层红砖楼,就是工物系的办公楼,碧绿的爬墙虎覆盖了整个外墙,楼内铺着大红色木地板的房间宽敞明亮,层高都在四米以上,一看就是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
物理系的王永教授是工物系的常客,径直走进办公楼,传达室的值班大姐瞟了一眼,问都没问一句。
王永来到工物系系主任叶培淳的办公室,进门后把自己往椅子上一摔:“你知道吗?曲军写的自旋阀论文在《Nature》过稿了。”
“知道,后生可畏。”叶培淳翻起眼睛看了看王永,又低头继续看书。
“《Nature》的眼光应该不会错的,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旋阀的科研价值,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这个东西到底重要在哪里,为什么能够打动《Nature》。”王永悻悻然说道。
“曲军肯定有新发现,《Nature》对新颖度很重视的,It may be submitted to a more specialized journal……”叶培淳嘟囔了一句英文,和王永心有灵犀的相对苦笑一下。
这句英文的大概意思是“你的论文更适合更专业的期刊”,是S最常用的退稿理由,叶培淳和王永都不止一次给《自然》投过稿,对这句英文记忆犹新。
一篇论文如果不够新颖,不够有趣,或者太过深奥以至于非专业人士很难看懂,S都会果断劝退,所以有很多物理学家吐槽《自然》和《科学》就是高级科普杂志。
但是换一个角度,曲军的这篇论文肯定非常新颖,非常有趣,深入浅出能够被非专业人士看懂,而且有能够打动《自然》编辑的亮点……
这让叶培淳和王永百思不得其解,他们都是巨磁阻项目领导小组的成员,例会上经常沟通进度,对自旋阀都有一定的了解,却一直没有看出这玩意儿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管怎么说,你们工物系这次算是抓到热点了,我们物理系现在再调头,不知道来不来得及。”王永意兴阑珊,莫名有点妒忌叶培淳。
当初严副校长升格巨磁阻课题组,工物系和物理系都被收编,物理系因为实力较弱,选择吃钟芮清和熊绍松的剩饭,工物系雄心勃勃的要做常温常压CMR,被曲军坚决否掉,换成一个有关自旋阀的课题,现在看来却是因祸得福。
“我以前真没看出来,曲军竟然是个科研帅才的材料,这次逼着我们工物系改课题,也许真有他的道理。”
叶培淳五味陈杂的感慨道:“我们搞科研的为什么一定要写论文?为什么一定要发SCI和顶级期刊?无非求一个文以载道,论文没人看没人引用,和演员没有观众一样悲哀,曲军一下子就能抓到热点课题,国内科研界有这个本事的真没有几个……”
科研工作最怕跑错方向,一个团队废寝忘食的努力了大半年,却南辕北辙,最后只研究了一个寂寞,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自旋阀的论文在《自然》上发表后,必将成为下一个研究热点,曲军把工物系的研究课题强行掰到自旋阀领域,叶培淳不得不服气,不得不承情。
“自旋阀到底有什么重要价值,等下一期《Nature》出版就能看到了,我劝你先不要着急,等几天看看曲军的论文再说,我们投稿《Nature》总是拒稿,总要看看曲军到底强在哪里……”
叶培淳反过来安慰王永,同时在心里暗自琢磨,工物系这段时间研究自旋阀也有一定成果,能不能趁东风发一篇顶级期刊。
没办法,工物系这几年有点难。
核物理的黄金年代已经一去不返,工物系这几年一直在求新求变,艰苦探索,却有点找不到方向,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也特别少。
但是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一直在推进,工物系如果拿不出有分量的科研成果,就会不断边缘化。
当然了,有特殊部门每年百分之五十的定向生保底,工物系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但是被曾经的小老弟一个个从身边超过去,感觉超级不爽。
……
中关村这边,鸿雁办事处办好各种手续后,举办了一个很风光的挂牌仪式。
王千钧别出心裁,从某中字头单位请来一位女钢琴师,在挂牌仪式的当天全程伴奏,一袭白色长裙配黑色三角钢琴,一首世界名曲接一首世界名曲,让参加挂牌仪式的领导嘉宾非常欣赏,都对王千钧高看一眼。
土不土,洋不洋,但是八十年代就认这个。
再过几年洋快餐进入中国,还有在麦当劳举行婚礼的。
总而言之,这五百块钱花得很值,王千钧一战成名,在京城通讯行业和中关村都立住了名号,大家说起王千钧的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说起那个既懂弗洛伊德又懂《百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