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鸟入林中观柴烟 误行皇门送天食(1 / 2)
如果说腾冲大陆最伟大的城市,上洛不一定可以排进前十,但男人们从来不会吝啬将赞美给到这座边塞重镇改建出来的大型城市,这里本是商业和边防的重镇,玄策之乱后,八镇并起争雄,王室南渡飘零至此避难,其时本名商洛的城市因君王的到来而改名上洛,取上等之意,历时一百二十余载八位君王的不懈努力,用王室的吸引力将这座边陲重镇硬生生弄出了点王者气象。上洛城夹在两条并流的江河之间,上为桓水,下为洛水,两条水流又在上洛城右侧交汇,形成了无数岔流,流经各地,乘船争渡之事时常发生。因连年暂无战事,上洛的人口在近百年来也是一路爆增,之前军镇之时,为防止有敌袭侵扰之事,整个城市的主体建筑面积在两江之间,洛水以南,桓水以北都不可住人,但奉旨南渡之事后,因人口实在容纳不下,新增的人户逐渐扩充到两水区域之外,城市面积也是一再扩大,不断重建,从一个只有数万户的小城镇,扩充成了拥有四十多万户的大型都城。城市由正北侧开天策门、依次为青令门、凰阙门、毕露门,桓龙门、封水门,更有水门三座,分别为玄龟门、宣武门、料归门,共九座通口,王城景象初现。
“这座城还真够大的,好像比五年前更大了”张次骞五年前出发的时候也只是偶尔路过,这次却是实实在在的站在了天策门的门口,他吃过糖饼后就和那群人分道扬镳了,在路边把马换了些银钱,在路边酒家换了壶水酒揣在胸口又拿了几块熟食,然后路上拦了一趟牛车,第二天一大早舒舒服服的躺到了上洛天策门口,相传天策门是四十余年前重建的,建造时筑城石块不足,当时又有一批一批由北向南而来的流民,官府遂下令,凡是北归成年男子每三十人一伙必须从镇北关领取一块城石,搬运到上洛,以为路引,搬运一次还可得官府奖励农具耕牛用以开垦,编排入户。搬运过程中,力壮者可自愿编入军户,战时用兵优先选排,平时一户可免一人赋税,七年后高达三十多米的天策城门便拔地而起了。
“飞叶归草,还望诸位兄弟行个方便”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嘛,次骞脸上还挂着那付贱兮兮的笑容,城门口的士兵一时也拿不定主意,高声喊来了长官,城门卫胡茂看了眼三叶,叮嘱了一下身边众人便急匆匆的向城门口跑去。
“兄弟你回来啦,不容易啊,我这就安排一个令兵帮你传达到军形司去,再安排人给您带路。”胡茂与次骞仿佛认识了多年的老友一般说着话。大桓门司令有九进九出十归的说法,其中第六归是军形司持飞叶令归来之人,必然是紧要的,当引领去司门口,不可怠慢,所以胡茂才急匆匆的跑了下来。
“有劳老哥安排了,我也是初到京城,门面生得紧。”次骞被城门卫的军士们扶上了一匹老马,初到上洛的他连路都不认识,也就只能听着安排了。
前来领路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他握紧马匹的缰绳就开始一路领着路,慢慢向前走着,次骞几次开口打着哈哈想要少说几句,可这位大汉一开口就没停下的的意思,次骞就一边听着这个汉子吹着牛,一边骑在马上昏昏欲睡,看着眼前一排排的民所犯着迷糊。
“小哥一看就是第一次进城,和我当年进城一样,习惯习惯就好,咱们啊都是在外面野惯了的人,初来这里,那肯定是相当不热络的。”
“从那天策门一路到桓水,要个六十多里路呢,咱们到桓水桥头交接处,怕是还能赶得上午膳。”
“水门桥那边的吃食可是一绝,豆腐汤、葱油饼子、蒜香肉,想想就直流口水,听说都是从皇城里面传出来的美食方子,寻常人家哪有那心思做。”
“平常城里可不让骑马,就算骑马也得像我这样牵着走,到了晚上,那就更不得了了,夜禁邪得很,要是撞上了巡城司的人,那棒子抽起人来可不看脸面。”
“咱们这城啊,从百年前,听说光扩就扩了六轮,也是没办法,人多住不下,从咱们这天策门南北切一刀,你看城西边住的那可都是大富大贵的人家,咱们就住在城东头,小哥你要是这次立了功,那可得挑个好地方住着,我有好去处,就是不便宜,您看着想想。”
也就这样一路聊一路行,在桓水桥梁处做了交接,桥梁处的官兵显然是已经得到了通报,通仁桥上一路畅通。刚过桥,引路的汉子就让次骞下马,“小哥,非是不愿引路了,只是过了桥梁,也就进入了皇城附近,这里的数个吕道上可都不敢跑马,你向右走过两个街道,就能看见个大大的府邸了,上面可是陛下御笔签的军形司三个大字,通体金黄,瞎子都能找得到,就此一别,要是想要在城里安个脚,天策门找我赵老三就行。”
次骞叼着一根草悠悠晃晃的向军形司的那个望楼走去,只是今日不知何故,来来往往的官员、仆从、轿子尤其多,所有人都行色匆匆的向着皇城宫殿的方向疾行,却又散落在四处等待着什么,众多仆从互相之间还在窃窃私语着。
“还跪着?”
“可不是嘛,从昨晚到今早了!”
“脑子怕是直柠了?莫不是跪出毛病了?”
“嘘!!禁声,皇帝老子和儿子吵架,要你多嘴什么,寻不痛快?”
“有人跟着跪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