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作诗,她在行(1 / 2)

加入书签

杨喜儿本以为赵家今日定然高朋满座,宴请四方宾客。

结果到了现场才得知,人家总共请了不到二十人,算上女眷,也才三十来人,基本上算是家宴。

但杨喜儿丝毫不觉得尴尬。

尤其得知白鹭书院的院长也在此番邀请之列时,她更是庆幸自己今日来得好。

然而,她很快笑不出来了。

尽管此番是家宴,但赵家重规矩,男女分了席。

杨喜儿自然去了女眷所在的房间。

分了席,她想见老侍郎,就有些难度了。

赵婉儿对于她这个救命恩人,很是看重。

不仅主动将她介绍给在场的各位女眷,还邀请她坐在了自己身旁。

只是这些女眷的丈夫不是官身就是鸿儒,个个眼高于顶,对于杨喜儿这个商人,并不是很瞧得上。

除了赵家人,其余人对她的态度疏离中又带着几分蔑视。

杨喜儿并不介意。

她今日前来,本就不是为了结交这些贵太太的。

眼下她唯一纠结的是,要怎样才能见到赵侍郎和白鹭书院的文院长。

除非是赵侍郎亲自点名要见她,不然她今天大概率是见不到这两人。

若是特意让赵家小姐引荐,倒显得有些刻意了。

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家里若是有个主事的男人就好了。

独身的女人,在规矩重重的古代,还真不方便。

正当她惆怅不已时,没想到很快就等来了机会。

吃完午饭,丫鬟们端来清水给女眷们净手漱口。

收拾妥当后,有人提议眼下春暖花开,适宜去园子了踏青赏花。

这个提议赢得一众女眷附和。

杨喜儿无可奈何,只能跟着一起去了院子。

如今正是桃花开放的时节,园子里粉粉白白的桃花大片盛开着,袅袅娜娜,煞是好看。

这群夫人小姐们凑在一起,除了赏花踏青,自然少不了吟诗作对。

赵家没有主母,招待女眷的职责,自然就落到了赵婉儿的姐姐,赵香寒身上。

“今儿个是难得的好天气。”赵香寒站在桃花从中,满眼笑意,“不若咱们便以桃花为主题,赋诗一首如何?”

以防像杨喜儿这样的商贾不会作诗,赵香寒还贴心强调:“当然,不愿参加也无妨,总归大家只是图一乐。”

为了增加娱乐性,赵香寒还专门解下腰间玉佩:“此乃上好的和田暖玉,我便以此为彩头,胜者,便赢得此玉佩。”

众人一眼便看出这块玉佩价值不菲,纷纷踊跃报名参加。

杨喜儿原本没什么兴趣。

毕竟她脑子里那些千古名句,随随便便背一首,都是秒杀全场的存在。

她可不想随时随地出风头。

直到赵婉儿补充道:“大家不要小瞧了这枚玉佩,这也是我赵家的信物,谁若拿着这枚玉佩上门,我们赵家便可为其实现一个心愿哦。”

说完,赵婉儿又微微一笑:“不过,太离谱的心愿,以及违法乱纪的心愿可不行。”

杨喜儿闻言,眸子亮了亮。

她要是得到了这枚玉佩,想让赵侍郎收小头为徒,是不是就不是梦了?

于是,毫无悬念的,杨喜儿赢得了这场赋诗比赛的冠军。

直到这时,有人终于反应过来,开始窃窃私语。

“若我没记错,她便是去年作《咏美人》的作者吧?”

“可是那首名动天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不错,我记着那首诗的作者,便是开小吃店的,也姓杨。”

“老天爷,我一直以为这首诗出自某个文豪之手,原来还真是小吃店老板作的!”

就在园子中女眷们讨论不止时,前院的男客们也从下人口中得知了女眷们的活动。

有机灵的,已经将杨喜儿作的诗呈了上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须发皆白的赵侍郎喃喃念着手中的诗,许久,都沉浸在意境中难以回神。

其他宾客同样十分震撼,他们原本对后宅女子作的诗并不是很感兴趣。

但此时听到这首诗,个个被震的哑口无言。

一旁正在喝茶的文院长当即放下手中茶盏,激动地站起身,一把抓住送诗的小厮,问道:“作诗之人是谁?”

小厮有点懵,但还是恭敬回答:“是我们二小姐的朋友,听说是城中开小吃店的,姓杨。”

文院长朗声大笑:“果然是她!”

其他宾客十分好奇,忙询问:“文院长,难不成您还认识此女子?”

宾客眼中都带着几分探究,但更多的则是疑惑。

在他们看来,文院长是白鹭书院的院长,清高而脱俗。

作诗之人只是个卖小吃的,怎么看,两人都不该搭上关系。

文院长却直言不讳道:“虽不认识,但却久仰大名。”

接着,文院长便向众人说了杨喜儿去年作诗艳惊四座的事迹。

加之她赠给丁牙人那首诗也在坊间流传甚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