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马同的愁(1 / 2)
此时,北怀玉纵马疾驰在路上,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马同看在眼里,默默叹了口气。
他很想提醒一下世子,一直张着嘴骑马,容易喝一肚子冷风。
到时候腹痛着凉,老王妃该着急了。
但,他到底没开口。
这个时候扫自家世子的兴,怕是没好果子吃。
罢了罢了。
反正到时候肚子疼的又不是他。
祠堂内,众人满眼期待地望着杨喜儿,等着她说她的打算。
杨喜儿喝了口吕氏端来的热茶,这才笑道:“那我便直说了,城里人很喜欢吃咱们的泡菜,我想着去年建的厂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用来做泡菜厂。”
这厂子还是去年冬天她出钱建的。
原本想用来做雪糕,实现规模化生产。
但,雪糕到底只能做一季,且制作法子和配料非常简单。
旁人稍微花些心思,便能复刻出来。
去年生意好,那是因为大家图个新鲜。
今年冬季,很多脑子活络的村子和镇子,也纷纷加入了贩卖雪糕大军,导致树林村的这项营收大大减少。
但泡菜却不同。
无论是调料配比还是发酵环境,都会大大影响泡菜的口感。
这也是城里各家大厨费尽心思都仿制不出来的原因。
众人闻言,欢喜不已。
做泡菜好,泡菜做起来不费事,赚的也比雪糕多。
杨喜儿见大家都赞同,转头看向村长:“村长,我想问问,咱们上次总共收了多少斤鬼子姜和冬笋?”
村长抽了口旱烟:“鬼子姜可多,这玩意儿埋进土里就疯长,足足挖了两万斤,这次鬼子姜泡菜做了二百坛,只用去一万斤,剩下一万多斤,还在地窖里埋着呢!”
杨喜儿一愣,她属实惊到了。
看来淘宝卖家诚不欺她,当时承诺至少亩产五千斤,并不是忽悠她。
她的竹林占地十亩,若是全部拿来种上鬼子姜,至少能收获五万斤。
“至于冬笋嘛。”村长补充道,“笋子的产量和鬼子姜差不多,但这次我们只做了三百坛泡冬笋,做多少挖多少,剩下的都在林子里没动。”
冬笋成熟期是十一月,过时不挖,就全长成了竹子。
杨喜儿了解完,大致有了成算。
泡冬笋是没戏了,只能等春笋,但泡洋姜没问题。
另外,她想到了冬储菜。
在没有蔬菜大棚的情况下,北方冬季很难种出蔬菜,家家户户只能提前储备萝卜白菜这些耐存放的蔬菜,以确保冬季也能摄入维生素。
“村长,先前我买回来不少白菜和萝卜的种子,村里可有播种储存?”杨喜儿问。
这些种子都是她在淘宝买的,想来产量也不会低。
果然,村长闻言,有些激动:“杨氏,你那些菜种都是何处买来的?产量实在是高的吓人。”
“原本我只让大家各种了二亩地,保证冬天能吃上一口新鲜的就成,哪知白菜和萝卜各收了两万多斤,菜窖根本放也放不下。”
“不得已,我只能让大家去县里和各个镇子,各卖掉了八千斤,剩下的,我打算继续让大家卖,不然吃不完就烂了。”
说到这里,村长拍了拍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笑笑:“卖萝卜白菜的银钱我都忘了给你,稍后我定亲自送到你家中去。”
“此事不急。”杨喜儿摆摆手,“剩下的萝卜白菜先别卖了,都拿来做成泡菜,等开了年,我出钱,去窑厂定一批坛子。。”
“成!”村长当即应了下来。
杨喜儿说怎么干,他们就怎么执行!
要么说杨喜儿是村里的主心骨呢。
她不拍板出主意,村里人受刻板思维影响,就没想过将吃不完的大白菜和萝卜做成泡菜。
村长很是汗颜。
没想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受制于胆量和眼界,他从没考虑过扩大泡菜厂的规模。
若非杨喜儿,村里的菜,怕是只能贱卖了。
看来日后,他还是要跟着杨喜儿多学习学习。
“另外。”杨喜儿笑了笑,“光是一种口味的泡菜,顾客也会吃腻,我打算再教你们一种泡菜做法。”
众人惊喜且感激地看着杨喜儿。
多一个方子就是多一条赚钱的财路。
“不过此事先不急,等大年初二再说,今明两日,大家先欢欢喜喜过个年。”
杨喜儿话音刚落,就见大头抱着个褐色木盒走了进来。
“娘,你可是要这个盒子?”
杨喜儿笑着点点头:“不错,拿过来吧。”
大头赶紧将盒子递上前。
众人纷纷好奇地伸长脖子,想看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村长,这是送给你的。”杨喜儿将木盒盖子打开,取出了盒子里的木质喇叭。
村长一听是送给他的,激动地搓了搓手。
结果看清木喇叭的模样后,他的手僵在了原地。
村长哭笑不得:“杨氏,我谢谢你想着我,但我真的不会吹唢呐。”
尤其还是长得稀奇古怪的唢呐。
杨喜儿笑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