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绝了,真当地主了(1 / 2)
村长平日爱唬人,也喜欢瞎正经,像现在这样又哭又笑的,还是第一次。
杨喜儿不免好笑道:“成了,这种客套话也不知道讲多少回了。赶紧醒醒酒,不然仔细回头蒿氏又说你。”
蒿氏是村长媳妇,为人泼辣,经常把村长管得死死的。
酒醉壮人胆。
村长梗着脖子拗起来:“让她说,我高兴高兴还不成?”
“啊,疼疼疼。”
“我是村长,我不要面子的吗?”
没承想,他话音刚落,蒿氏就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揪住他的耳朵。
直到夫妻俩的身影彻底消失,蒿氏高亢的嗓音还从远处传来。
“你醉得稀里糊涂的,就有面子了?”
众人听罢,相视一笑。
年,欢欢喜喜地就过了。
摊子,也一直在出。
到了年初八这天,天气眼见地就暖和起来。
这也昭示着,雪糕生意的结束。
“雪糕不坐炕上吃,就没那味了。与其继续卖,败坏口感,还不如直接停了,给顾客们留一个美好的印象。方便我们来年入冬时,直接打开雪糕市场。”杨喜儿背手而立,眺望远方,语气缓缓道,“从明天开始,这生意就停了吧。”
大伙听了,自然没有意见。
总归听杨氏的,准备没错。
因着雪糕生意彻底不做了。
是以,次日,村长就召开了分红大会。
祠堂的石桌上,放着一个箩筐。
箩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铜板和银子。
村里人都看得眼热,恨不得立马把银子揣进怀里。
村长哪能不知道大家的心思呢,所以也不欲卖关子了。
他拿着清单站在箩筐后,清了清嗓子,高声道:“这些天,我们一共卖了500两银子!刨除成本95两,又需给回杨氏5两,即,还余400两!”
他的话掷地有声,激荡人心。
村民们纷纷看向他,眼里全是期盼。
村长拿起算盘噼里啪啦地算起来。
末了,他颤声道:“按照约定,四成归杨氏,即160两。余下240两,也甭管大小户了,平均分吧,一户能得的就是……”
“10两!”
一石激起千层浪。
全村人同时起身,欢呼着,呐喊着,眼里都带着泪。
“谢谢,谢谢你……”
哭着哭着,大家就把杨喜儿围了起来,不住地道谢。
杨喜儿站在众人中间,神色平静,但内心也起了层层涟漪。
她想过能赚钱,但真的没想过能赚这么多。
这个路子,算是走对了。
按照这么下去,她迟早能成为富婆,他们村也迟早能发展成为这乡里的第一村。
不过,在这之前,首要前提是,要有一些能管得了事又识字的后生。
不然,只靠她一人,这个盘子,也很难搞大。
至少,她不想这么费劲。
前世已经那么累了,今生有条件了,那就好好享受吧。
想到这,杨喜儿高声道:“我杨喜儿在这里,也郑重地感谢大家。若是没有大家的扶持和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我宣布,我要捐出60两,作为村里的教育基金!”
“等开春后,我们就去请先生回来。甭管是孩子还是后生,只要想学的,都可以学。”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大家记住,没有知识,那就是文盲,那就是要受人欺负的!我们一定要主动认真地识字识数,立志把我们村发展成为这十里八荒的第一村。”
这种话放在古代,是多么新颖,多么激动人心。
村里的妇人们听了,都不住地抱着孩子哭了起来。
“儿啊,这下好了,你可以读书认字了。”
“以后你们有了出息,一定要记得杨婶子的好,切莫不要忘恩。”
村长敲了敲桌面,示意大家安静:“杨氏的恩,我们一定要记!我宣布,开荒后,杨氏家里的荒地,我们村里承包了!大家同不同意!”
“同意!”
“咱一定把它给开好嘞。”
“莫说开荒,田基我都给它弄得平平直直嘞。”
“以后杨氏家的事,就是我的事!”
大伙争先恐后地抢起活来。
煽情的话讲完后,村长就把银子分到各家。
因着也没事做了,手里也有了余钱。
是以,次日,不少人家都相邀着进城。
杨喜儿爽快地把马车借给了他们。
刘氏抱着孩子,欲言又止地看向自家婆母:“娘,我……”
能不能也进一趟城。
最后那话,她到底没敢说出口。
作为一个还在奶娃娃的产妇,她是没资格进城的。
但……
两年了,她都未曾好好看一眼外面的世界了。
杨喜儿自她手里抱过孩子,捏了捏孩子的小手手,而后才把视线转向刘氏:“娘知道你要说什么。且等个一两天吧。等村里人用完马车后,娘就带你进城。”
她还没说呢。
自家婆母就知道了自己的心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