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六章:学术研究方向《浅谈明清小说发展》(2 / 3)
学文体当中的明清文学。
说起明清时期的文学,就不得不提到明清时期的小说了。
这个时期的小说发展,比起先秦神话、两汉赋、唐诗与宋词以及元曲,可谓是一枝独秀。
因为在这个时期,小说空前繁荣,尤其是明朝,建国后被称为“四大名著”的其中三部作品,都是此时期的作品。
除此之外,《金瓶梅》也是。
没错,就是那部所谓的“禁书”。
而在清中后期,也有不少经典的小说出现,譬如最为出名的《红楼梦》、《聊斋志异》、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等。
而在“说书”小说上,《隋唐演义》、《说岳全传》更是让通俗小说,成为了普通大众茶余饭后的热谈。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小说比起此前的各种文体,诸如诗、词、赋、曲,是真正融入了人们生活之中的。
所以,综上所述,在学术研究方向上,首先,资料这一块是比较好收集的,其次,趣味性也更强一些,不至于在研究之中太过枯燥。
何况,贺云原本就是一位作家,而且,在对小说的创作上,他早就有了不少心得。
而在明清时期的小说这一块,他也有过比较深刻的认识。
因而,相对他而言,这样的学术研究课题,将会更容易上手一些。
…………
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后,贺云并未立即去找刘教授,而是又花了几天时间,写了一篇名为《浅谈明清小说发展》的文章,这才去找了他。
当刘教授得知了贺云来意,并仔细研读过贺云这篇文章后,他顿然间笑了。
而且是哈哈大笑。
他不由站了起来,轻轻拍了拍贺云的肩膀,大声叫好道:“好!好!好!小贺,你这个学术课题选的真不错,我完全同意你的这个研究方向,这样,我来做你的指导老师,有什么困难,你现在就可以跟我提,我能帮你解决的,我尽最大努力帮你解决。”
“刘教授,我现在唯一的困难就是资料太多,图书馆的资料,我一个人根本看不过来,所以我想能不能组建一个团队呀?”
“团队?这个……我考虑考虑。不过,你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明清小说确实有不少,除了那些比较著名的小说作品以外,还有许多冷门的小说,这些看似不重要,但其实同样重要。”
一个课题研究,自然不可能拿个例来充当论证的论据,既然研究的是明清小说发展,那自然得全方位进行分析。
但这样一来,这个工程量可就大了,贺云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完成的。
“这样吧,小贺,我先帮你问问其他学生,看看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意向,你看怎么样?”这时候,刘教授想了想,又对贺云说道。
听到这话,贺云立刻点头应道:“行,那一切就拜托刘教授您了。”
…………
而就在刘教授为贺云询问的同时,贺云自己也没有闲着。
他每天除了上课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每天都是图书馆不关门,他就不出来。
这不,一连好几天后,他的笔记本上就记的满满得了。
然而,让贺云有些失望的是,刘教授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团队人选。
直到这一天,贺云刚从教室出来,就听到身后传来了刘教授的声音。
“小贺,你等一下。”
“刘教授!”
贺云回过头去,喊了一声。
而后,他见刘教授一脸喜色,便赶忙询问道:“刘教授,是不是有团队人选啦?”
“嗯……你跟我来吧,我带你去见见他们。”
一会后,刘教授就带着贺云到了一间教室门口。
很快,有两人迎面走来。
一男一女。
他们的年龄看上去似乎都比贺云大,应该有二十五六岁了。
“来!小贺,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李睿华同学,这位是姚淑兰同学,他们都是中文系的,是你的学弟学妹,今年刚读大三。”
给贺云介绍完二人之后,刘教授又开始为李睿华与姚淑兰二人,介绍起贺云来。
“这位是贺云同学,是你们的学长,今年刚读研一。”
刘教授介绍了一句后,故意停顿了一下,随之一笑,又接着说道:“你们两个可别小看贺云同学,他虽然是你们的学长,可是年龄却比你们还小,而且他还有一个笔名,我相信你们都听过,他就是咱们湘省著名青年作家满江红。”
“满江红?就是那个写《芳华》与《孤岛谍影》的满江红?”
李睿华与姚淑兰都是中文系的,他们自然听说过“满江红”的大名。
事实上,对于贺云的所有作品,他们二人皆都拜读过。
甚至,对于贺云本人,他们更是仰慕已久。
可他们没有想到,今天居然见着“活的”了。
“你们好!我叫贺云!很高兴认识你们!”对于二人的惊讶,贺云显得很淡然,他笑了笑,随即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李睿华与姚淑兰二人此刻都非常的激动,当贺云说出自己的名字,并伸出自己的右手时,二人愣了好一会,这才
↑返回顶部↑